《佛陀》中文字幕第41集
第一幕(耶输陀罗双眼紧闭难以抑制自己心情,佛陀来到耶输陀罗寝宫)
佛陀:“睁开眼吧,耶输,我回来看你了,就在我离开的地方,来兑现给你的诺言!”
佛陀回想净饭王说的话:“我实在看不下去耶输陀罗再这么折磨自己了,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女子有她这样的决心和勇气。她得知你睡在光秃的地上,她也开始只睡冰冷的地板。再不戴首饰、不穿华服,只穿粗破的衲衣。当她知道你每天只用一餐,也开始一日一食。这些对你并非难事,孩子。在森林里,没人会去打扰你,可耶输陀罗她住在这是珍宝遍地的王宫,人人都享受着万般舒适!她要做到这些,必须抵御所有的诱惑!她的信念竟是如此坚定!”
佛陀:“耶输。”
耶输陀罗:“你可以叫我牧儿!耶输这名字,多么生分。这七年来,每时每刻,我都坚信,你一定会回来!我一直在等你!”
佛陀:“不是七年,耶输,而是几世…几世啊,才明白这些道理。”
耶输陀罗:“我从没有怀疑过,你能达到这样的层次,有如此伟大的智慧!来吧,有个问题一直折磨着我,我可以向你请教吗?”
佛陀:“对你,我无问不答。”
耶输陀罗:“请告诉我,你是如何做到这些的,住在森林里,承受这些痛苦,请告诉我吧!难道你,不能接受俗世,要奉行禁欲才成正觉吗?那我不会阻扰你的路!”
佛陀:“耶输,女子身处众多束缚之中,也能得到解脱。但女子,和男子的心思却有所不同。水不经阳光蒸腾上升,就没有雨水的形成,我必须斩断与尘世的联系,以诸苦试炼身体,抑止内心的杂音,在独处之中,将内心降伏,为自己解答关乎生死的疑问。内心既已解脱,我得成正觉,这无上真理非我独有,更属于芸芸众生。”
耶输陀罗:“这么说,你不会留在我和罗睺罗身边了?”
佛陀:“耶输,如果我只顾虑你二人的悲伤,那些世间受苦众生该怎么办呢?这整个世间就是我的家。”
耶输陀罗趴在佛陀腿上放声哭泣,佛陀轻抚耶输的头。
佛陀:“你的心非常伟大,不要限制自己,耶输。我们因燃灯佛赐福,得以生世相连。而这一世,又有你的坚忍、你的耐心我才方成正觉。我实是亏欠于你。”
此时佛陀头放光明,耶输见佛陀法相庄严。
燃灯佛(dIpAMkara buddha):又称定光佛,过去世佛,曾为释迦牟尼授记。《修行本起经》等记载,在过去世,耶输陀罗赠五茎莲花与悉达多以供养燃灯佛,得赐福后世为其妻子。
罗睺罗:“母亲,母亲。父亲,王祖父叫您去用膳啦。”
第二幕(佛陀用膳,将一个土豆与同行比丘分享,波闍波提为佛陀舀了一勺饭,佛陀饭毕,波闍波提打算再次为佛陀添饭时,佛陀用手盖住了碗口。)
波闍波提:“不要了吗?”
净饭王:“吃些甜点吧!”
波闍波提:“是啊,是耶输陀罗准备的,你一定喜欢对不对?!”
佛陀没有拒绝。
祥光:“弃绝者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呀,喜欢的东西都不能好好的享用!”
佛陀用膳净手后起身。
波闍波提:“悉达多,我听说近来你每日只用一餐,你只吃这一块甜饼,还是和乞食一样。”
佛陀:“我吃人们施舍的食物,并不限于甜点。母亲,当您不再将注意放在食物上,那乞食和甜点也就没有区别了。”
祥光:“是啊,比丘别无选择。吃饭,都得全身心的投入。”
第三幕(难陀和阿难进殿)
难陀:“悉达多哥哥,悉达多哥哥,你回来啦!”
波闍波提:“难陀,去行触足礼。他已不仅是你的兄长了,是佛陀啊!”
难陀和阿难分别行触足礼。
佛陀:“阿难,你还好吗?”
波闍波提:“悉达多,现在我也要适应称呼你为佛陀了。岁月不饶人,你已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。”
佛陀:“我能走上这条路,要由衷感激的,是三位女性。母亲,您为我付出、牺牲了太多。您无私的爱有如明灯指引前路,您的祝福也时刻帮助、陪伴着我,言语实难表达感激;牧儿,你舍弃了自己的爱意乐趣,支持我弃绝之行、照料我的父母和儿子罗睺罗的责任,都是你在承担,令我坦然离去,对此我亦深表感激;而第三位功臣,是祥光婶婶,若非祥光婶婶将弃绝之路对我开示,恐怕觉悟于我还只是幻梦,是祥光婶婶让我见到了这真实的世间,充斥着痛苦与悲伤,也多亏她,我内心的疑团终为人生意义之答案化解。祥光婶婶,您对我疼爱有加,如今还有劳您照顾我的儿子罗睺罗。”
祥光泪流满面拥抱罗睺罗。
佛陀:“请容我告辞,我要回尼拘律园去了。”
难陀:“兄长,我们能和您一起去尼拘律园吗?您学到的真理,能不能教教我们呢?”
佛陀:“当然。”
第四幕(斛饭王送佛陀走到皇宫门口,见提婆达多骑马提剑而来。)
提婆达多:“哟,都七年了,你就得到了些这?!乞食的包裹、这破衣烂衫、还赤着双脚,带着一帮人,当无业游民,这啥——‘请给施舍’。哈哈哈...。”
斛饭王:“提婆达多,你怎么说话的?他已经不是悉达多了,是佛陀!有数以百万的弟子,宣讲的教法遍及天下。”
提婆达多:“哎哟…是吗???那尊敬的佛陀,跟你兄长说说,这七年你都学了些什么呢?”
佛陀:“寂静。”
提婆达多:“和平?嘴里爱说和平的,都是那些不能用剑取胜的人!”
备注:zAnti可以做两种解,但二人理解不同。
佛陀:“你征服了整个世界,却连自己的心也不能奈何,算是胜利吗?”
提婆达多:“那你又赢了什么?”
佛陀:“我离去不为赢取,而是为了失去。”
提婆达多:“为了失去?”
佛陀:“是啊。失去了嗔怒、失去了贪婪、失去了嫉恨、失去了憎恶。如今我一无所有,到达了寂静的彼岸。”
提婆达多:“懂了。你的意思,你平静的很。而我,活在愤怒之中咯?”
佛陀摇了摇头:“这是你所言。嗔怒给你带来了痛苦。”
提婆达多:“我不过是争执几句。”
佛陀:“争执便带来嗔怒,使人停步于真理面前,仅仅为了自我保护。”
提婆达多:“我…我没生气!”
佛陀:“那是极好的。嗔怒,就像在掌心点火,我们总想把它扔给别人,可在此之前,却会先烧了我们自己”
第五幕(月光如水的夜晚,净饭王躺在床上回忆:一个穷妇人递给佛陀一颗土豆‘我只能给您这么多了’,佛陀微笑着欣然接受)
净饭王咳嗽。
波闍波提:“陛下,陛下,您歇息吧。”
净饭王:“我睡不下。为了等这一天,波闍波提,我是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!他是回来了,可是…”
波闍波提:“陛下,我不是悉达多的生母,可他唤我母亲,我已经很满足了。”
净饭王:“今天我的儿子,站在一个穷妇人的门口乞讨,他在自己的土地上托钵乞食,这本该是他治下的王国!”
波闍波提:“您就没有见到比丘面庞的金光吗?”
净饭王:“他的身份应该是个国王!”
波闍波提:“但他成了觉悟者,令众生得脱苦海、为整个世间铭记,对他的敬意将万世不竭!而您的儿子,也会让您扬名天下。”
净饭王安然入睡。
第六幕(夜晚,罗睺罗躺在母亲的腿上,耶输陀罗低头充满爱意的抚摸罗睺罗的头。)
罗睺罗:“母亲,我父亲真是太特别了。整个迦毗罗卫都找不到像他那样的人!”
耶输陀罗:“为什么呢?”
罗睺罗坐起来认真的说:“他和宫里的人都不一样,不穿漂亮的衣服首饰、不佩剑、也不吓唬人,可他比他们都厉害!”
耶输陀罗:“是啊,他是世上最厉害的人了。知道为什么吗?”
罗睺罗摇头。
耶输陀罗:“因为你父亲战胜了他自己。能征服世界,却不能征服自己的人,并不是胜利者。但能够驾驭自己内心的人,实际上,已经征服了世间。”
罗睺罗:“母亲,我能和父亲住在一起吗?”
耶输陀罗:“这我可拦不住你,你可是他的继承人啊!”
罗睺罗:“继承人?这是什么呀?”
耶输陀罗:“你见到父亲的时候,可以要任何东西,所有你想要的。”
罗睺罗:“母亲,那明天我们去找父亲吧!”
耶输陀罗:“好!”
第七幕(夜晚,祥光和斛饭王在寝宫对话,提婆达多一旁站立。)
祥光:“之前我对悉达多,只有仇恨和蔑视。我对他的想法全都是恶意、都是恶意。夫君,可今天,今天悉达多居然当众谢了我,拿我和波闍波提、耶输陀罗相提并论。我…我…他如此的尊重我,那么、那么尊重我这样的人,我可从来、从来没想过他一点好啊,我对他做了那么多坏事,可…悉达多竟然说是我让他得以成就。不,夫君,不,我…我不能…我的良心在折磨我,我还能做什么,夫君,还能做什么。想想那些心里的嫉妒,我真是羞愧难当啊!”
斛饭王:“在我心里,悉达多也留下了印记。现在我明白了,为什么悉达多总是与众不同!我们呢,除了王位,什么也没想过。那个王位,悉达多触手可及却视如粪土,我们何曾懂得过这些,祥光?我们犯下的罪业太多!”
提婆达多:“阿阇世说的真对啊,悉达多最拿手的就是蛊惑人心!看看,看看我父母吧,你们这时候又悔恨交加了是不是?”
祥光:“该来的总是要来,我们还是趁早收手为好。”
提婆达多:“都是懦夫!你们这些懦夫!现在正是扳倒悉达多的时候,你们倒临阵脱逃!”
斛饭王:“孩子啊,你学学悉达多吧!”
提婆达多:“休想!我已经准备好,迈出登上迦毗罗卫王位的第一步了!我,开弓没有回头箭!我的军队已经到了那边支援阿阇世谋反。现在,阿阇世为我所用,我想要的迦毗罗卫王位尽在眼前!”
第八幕(夜晚,阿阇世在摩揭陀王宫外集结士兵)
阿阇世:“宫里每个角落都给我仔细地搜,抓住频婆娑罗王,带他来见我。”
阿阇世带领士兵冲入宫殿。
阿阇世:“搜宫,把国王找出来!”
(频婆娑罗王来到庵婆婆梨居所)
庵婆婆梨:“陛下,我等了您好久了。”
频婆娑罗王:“庵婆婆梨啊,我是来警告你的,阿阇世背叛了我!他手下的兵随时都可能过来!”
(摩揭陀王宫内)
士兵甲:“我们四下搜过,不见频婆娑罗王。”
士兵乙:“殿下,我们也没有找到国王。”
(庵婆婆梨居所内)
频婆娑罗王:“你快带我们的耆婆走!”
庵婆婆梨:“不!”
频婆娑罗王:“庵婆婆梨,这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。我已经听说阿阇世要把我囚禁起来,再自立为摩揭陀王。”
(摩揭陀王宫内)
将领:“看来国王逃走了。”
阿阇世:“这么说,我的行动他都知道了,看来,决不能放过他!摩揭陀王位是我的!!!”
将领:“别担心,殿下,我们在摩揭陀边境也布了大军。”
(庵婆婆梨居所内)
频婆娑罗王:“我手下许多将士都随他谋反了,迦毗罗卫的援军也在他手里。”
(摩揭陀王宫内)
阿阇世:“陛下,你还能跑到哪里去?!去,把摩揭陀挨个的搜!就算他藏到地缝儿里都给我挖出来!”
士兵听命退下。
阿阇世:“我阿阇世,不管敌人在哪,也逃不出我的掌心!”
(庵婆婆梨居所内)
庵婆婆梨:“我跟您一起到狱里去,到哪都不分开!”
频婆娑罗王:“庵婆婆梨,千万别这么说,一旦阿阇世到了,不光是你,连咱们的耆婆也保不住!去按我说的做!”
庵婆婆梨:“我不能离开您!”
频婆娑罗王:“庵婆婆梨,你相信我吗?我们只有一个优势,阿阇世从未见过你,就算他亲自来这宫里找,也认不出哪个是你!我的人会护送你回毗舍离!”
庵婆婆梨:“要是您的人能送我到毗舍离,您为什么不去,我不会扔下您回毗舍离的。我们走也要一起走!”
频婆娑罗王:“我的庵婆婆梨啊,频婆娑罗乃摩揭陀一国之君,我对得起这份责任。今日我逃走了之,将永失王者尊严,我的生命也再不值一分!时间不多了,庵婆婆梨,若上主眷顾,我们有缘再见。听我的话,庵婆婆梨,现在就走!”
(摩揭陀王宫内)
士兵:“王储殿下,我们每个角落都搜遍了,根本就不见国王的影子。”
阿阇世:“我的剑想尝尝国王的血!可国王却是个懦夫!没胆子来见我!”
频婆娑罗王:“摩揭陀王频婆娑罗,不是懦夫!你这逆子,睁开你的狗眼,看看我是谁!背后袭击自己父亲的人才配叫懦夫!你心里清楚,我无愧于父亲的正法。否则,你岂能还站在这大言不惭!”
阿阇世:“你早点动手杀我,也不至于有今日!但现在,你已经落入了我手!要么求我放你条生路,要么就来决一死战,你自己选!”
频婆娑罗王:“阿阇世啊,你想错了,我不是你的俘虏,是自投罗网来的,我自追随佛陀后,早已无惧生死。这宫殿于我尚无意义,更何况什么牢狱之灾!”
阿阇世:“抓住他,用铁链拴起来!您就去大狱里学佛陀的新课吧!”
第九幕(太阳升起,耶输陀罗带着罗睺罗来到佛陀的精舍前。)
比丘:“万安,夫人。万安,王储殿下。请随我来。”
罗睺罗:“父亲,父亲。”罗睺罗跑向佛陀处行礼。
罗睺罗:“难陀叔叔和阿难叔叔都在哪呢,父亲?”
佛陀:“宰相今天成了比丘,他们去见证仪式了。”
罗睺罗:“我也能去吗?”
佛陀点头应允。
比丘:“来吧。”比丘带领罗睺罗前去。
佛陀示意耶输陀罗坐下。
佛陀:“耶输,你舍弃欢乐,过简朴生活,是否出于我的原因?”
耶输陀罗:“我是你的半身,追逐你的脚步是我的义务。”
佛陀:“在你内心真正接受之前,不要轻易的追随他人的教法。”
耶输陀罗:“我的心永远和你连在一起,那我可以做你的弟子吗?难道女子就没有权利得到解脱吗?我为什么不能做比丘尼?”
佛陀:“你履行正道,就一定能得到解脱,但如今还不是你成为比丘尼的时候。待那时,我自会对你说明。现在你还不能留在这里。”
此时,罗睺罗、难陀、阿难观礼回来。
罗睺罗:“那我能留在这儿吗?”
佛陀点点头。
罗睺罗:“我知道您会同意的。我是您的继承人呀!”
佛陀:“当然。到合适的时候,我就会给你应继承的东西。”
难陀:“兄长,我能接受剃度吗?来做比丘?”
佛陀:“当然可以,但一定要得到陛下的允许。”
第十幕(佛陀与净饭王在花园中漫步)
佛陀:“难陀生性寡断,缺乏把控生命的坚毅品格,不管是做国王还是比丘。”
净饭王:“你说的对啊。”
佛陀:“难陀对比丘的生活有些兴趣。如果您允许,就让他和僧团住上一月,体验一下比丘的生活,遵从教法,亲自修习,能令他更清楚自己的路。如果他只是因我而想做比丘,那一月的时间是待不住的。而此间修行,能提升他的思维,对他的心念也有助益。”
净饭王:“我…我允许了。”
佛陀:“还有一事,父亲,我该离开了。七日后,我就要去拘萨罗了。”
净饭王:“孩子!”
佛陀:“不要忧伤,父亲,我还会回到迦毗罗卫。”
净饭王:“我还有个请求,孩子,释迦议会诸王都想听听你的教法。我请求你,以佛陀的身份对他们分享你的智慧。”
佛陀:“当然!”
第十一幕(精舍,难陀受戒。)
舍利弗:“我皈依佛。”
难陀:“我皈依佛。”
舍利弗:“我皈依法。”
难陀:“我皈依法。”
舍利弗:“我皈依僧。”
难陀:“我皈依僧。”
佛陀:“难陀,今日起你就是僧团中的一员了。从今以后,你要依八正道而行,禅定中心神专注,与其他比丘一起持钵乞食。”
难陀:“我会专注地修禅。会依您的道而行。”
罗睺罗:“父亲,难陀叔叔以后都要跟您住在一起吗?那我也想和他一样。”
佛陀:“你也会像他们一样的。你不是说,做我的继承人吗?现在就可以继承了。”
舍利弗:“佛陀,小童也能做比丘吗?”
佛陀:“罗睺罗已准备好接受披剃。待他成年,就可为他授具足戒行。此时就让他先入师门,学些浅显经论。”
舍利弗:“我会帮助罗睺罗学习这些的。”
此时净饭王、波闍波提、耶输陀罗来到精舍,见到已披剃的罗睺罗。
净饭王:“你做了什么啊,孩子!我允许难陀做一月的比丘,可你…让我孙儿罗睺罗也做了比丘吗?你就…不为我们想想吗?”
佛陀示意净饭王坐下。
净饭王:“当年你离家弃绝,我是日夜煎熬在悲苦之中啊!你无所不知,我这样常人的感受,你必然也了解,我是行将就木了。父子、祖孙间的联系就是我的命根子!我只求一事,以后你要为孩子披剃前,一定得有他们家人的允许才行!”
佛陀:“父亲,罗睺罗坚持加入僧团时,我作为父亲,未有丝毫犹豫。”
净饭王:“因为你已经选了这条路。”
佛陀:“这条路上,只有两种错误。第一、半途而废;而第二、从未开始。罗睺罗已然迈出了第一步,我的道并非众学、亦非严律。我的道,即自我觉知、自我感受。”
净饭王:“那你人生的觉知和我们相比,有什么不同呢?”
佛陀:“我已经醒来,见识了生命的奇观,与众生和谐相处,眼中是世间的种种色彩。我内心无欲、亦无恐惧。”
波闍波提:“你解脱了,再无束缚。”
佛陀:“父亲,我寻到一条将生命从诸苦中解脱的道路。我证得的道理,怎能不将其授给我的家人?!如果罗睺罗和难陀也能走上这条路并付诸实践,那无上真理,也将为他们所得。而这真理,便是我的遗物,我会毫无保留地授与众生。”
净饭王不禁合掌注视佛陀,耶输陀罗亦合掌,波闍波提面露笑容。
片尾结束语:真理之路,只有两种错误。其一,半途而废;其二,从未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