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棒的玉米






从前有一个老婆婆,

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,

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。


一个颗粒饱满,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骄傲地说道:「收获那天,老婆婆肯定先摘我!因为,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!


周围的玉米看了它几眼,

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。


收获那天,

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,

并没有把它摘走。


老婆婆可能眼神不是太好,没注意到我。明天,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!


那个最棒的玉米虽然有点失落,

但还是自我安慰着。 


第二天,

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它的玉米,可惟独没有摘走这个棒玉米。


明天,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!

看着地里的玉米兄弟越来越少,

最棒的玉米心里禁不住打鼓,

但是它还是安慰着自己。


第三天、第四天,老婆婆没有来,

从这以后的好多天,老婆婆也都没有来过,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,越来越渺茫了……


秋风吹过田野,长着最棒的玉米的那棵玉米秆儿,非常显眼地站在空空的玉米秆儿中间,让最棒的玉米感到非常孤独。曾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深褐色的胡须,现在已干透变白;曾水灵灵地挤在一起的果实变得就像石头一样硬,一粒一粒的,像是要裂开了似的。


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,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:「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,其实,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,但现在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……白天,我顶着烈日,原来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,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。夜晚,我又要和风雨作斗争……眼看躯体快要腐烂了,我真是自作自受啊!


它绝望,它悲痛,它甚至想自行了断,

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……


不知过了多少时候,

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,

它抬起头来,睁开眼睛,

一下子看到老婆婆站在她的面前。


老婆婆也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它,

自言自语道:「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,它的种子明年一定比它今年长得更好呦!

这时,棒玉米才明白,

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它的原因。


正当它想着的时候,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……

我想这个故事,

告诉了我们一件事:等待


等待,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,

等待,不是消极地投向死亡,

也不是守株待兔,更不是坐以待毙,

等待中,我们有更多思考的机会,

对人生有意义的思考,

以及对过去的反思,


这个棒玉米,经历了从骄傲到失落,从自我安慰到反思,从自我否定,再到自豪的心里历程。


玉米终究都会被摘走,

而等待过、思考过之后再被摘走的玉米,

却已经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。

它经历了一层升华。


试想:如果棒玉米一开始就被摘走,

那么他就不会有这一层感悟与收获。

等待,使我们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。


人生,有太多的等待,

我们不得不学会等待,

可是,大部分的等待,

都是不尽人意的等待,

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等待过程。


面对等待,

人们茫然了,叹息了,不知所措了,

有心急如焚、急不可待者,

有哀叹抱怨、干脆放弃者,

的确,等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,这需要我们拥有极大的承受能力与定力,需要时时调控好自己的心态。


可是,等待,

在某些事情上也是不可缺少的,


也许,

这也是三千多年前摩西的感受。

他在王宫中学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,

神却没有马上使用他,

反而让他在旷野中牧羊四十年。

八十岁的村夫野人,还能干什么呢?

可是神不这样想,反而在摩西花甲之年叫他回去干一件大事!

而这位老到不能再老的老人,

却从此改变了以色列的命运。


也许,

这也是一千五百年前达摩祖师的感受,

他是出身高贵的刹帝利王子,

他在所有人中都是最棒的,

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弘法,

他也确实做到了,

他掌握了有关佛法的一切,

可祖师虽然成就了,

却还是等了六十七年,

才到中国传法。


往昔圣贤,皆有过漫长的等待,

无论是佛陀,还是孔子,

示现了不尽人意的等待,

往昔帝王将相亦如此,

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

刘备、诸葛、司马懿亦如此,

他们都经历了等待。


当然,还有很多,

即使是最棒的玉米,也要学会等待,

我们每个人都是棒玉米

我们不知道主人要怎么用我。


不要怀疑老婆婆的眼神,

她其实看一眼就知道了。


棒玉米要等待,老婆婆也在等待

我们在等待,上天也在等待,


要在聚精会神中等待而不空过,

因为开花结果,是需要时间的,


那么,我们需要思考:

如果我现在是处于老婆婆的角色,

我能等待那个最棒的玉米吗?


如果我现在是棒玉米的角色,

我能等待老婆婆,并为之所用吗?


最后,

附上《圣经》中的一句话:

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;

他试炼我之后,我必如精金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