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水的人






   这是一篇有关苏格拉底的故事。

我们都知道,苏格拉底是一位典型的「述而不作」的人,也就是说他一辈子没有写下任何文字,而这一点,也经常被拿来和孔子、耶稣基督和佛陀进行比较。

我们所知的苏格拉底大部分言论,多数是从柏拉图与色诺芬笔下而来的。

所以很多有关苏格拉底的故事,都很难查找其出处,大部分以流传着的寓言故事为主。

但是一篇触动心灵,借以反求诸己的故事,其主人公是谁其实并不太重要,关键是看要表达了什么,启发到什么,领悟到什么,从而我们又实践到什么?

一次,苏格拉底淌水过河,一不小心,跌入了一个深坑里。


他不会游泳,只好在水中一边拚命地挣扎,

一边大喊:「救命!


这时,一个人正在河边钓鱼,他听到呼救声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,反而收起钓鱼竿,起身就走。


后来,多亏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时赶到,才救了他一条命。


人们七手八脚地帮苏格拉底换掉湿衣服,异口同声地遣责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道德太低下。


过了几天,

那个钓鱼人淌水过河,一不小心,也跌入了深坑里。


这人同样不会游泳,只好一边拚命挣扎,

一边大呼:「救命!


这天,苏格拉底恰巧正和他的学生在河边散步,听到呼救声就飞步跑了过去,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把那人救了上来。


等看清救上来的人的面孔,苏格拉底的学生都后悔了,说:「如果知道落水的他,我们无论如何是不会救他的!


苏格拉底为落水人换掉湿衣服,

平静地说:「不,救他,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。

也许在大是大非面前,

我们也会和苏格拉底做一样的选择,

可现实生活中,

我们并没有那么多面对大是大非的情况,

多数都是生活中一些小来小去的琐事。

而面对这些琐事,

人有时真的很奇怪,常常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
这故事让我想起一件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事情。


有两个朋友住在一起,

他们一般都会把当天的垃圾放在玄关,平时要么轮流扔,要么其中一个人出门时会把对方的垃圾一起带出去。

但是有一天,其中一个人发现,另一个人今天出门倒垃圾时居然没有把自己的垃圾带上。

而那一刻,心中那个「」,立刻做出了反应,瞬间怒从中来,万念开始涌现,魔鬼在耳边低语:

我早就看出他对我有意见,我放在门口那么一大袋垃圾,难道还能看不见吗?我不相信。他一定是故意做给我看的,这是在和我表达平日积累的不满,这种做法实在是可恨,可气!这个人心胸真是太狭窄了,真是个小人啊!这不是明摆着和我作对吗?

此刻,这个人心中非常愤怒,开始质疑对方的人格,鄙视对方的做法。

而后,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。

他在无比鄙视这个人和这种做法的同时,心中默默下了一个与自己鄙视的一模一样决心:「下次如果我扔垃圾时,看见你的垃圾,我也不帮你扔,我要让你也尝尝这种心情。

恰好第二天,这个人出门时发现对方的垃圾放在玄关,他就心中暗爽,就只拿着自己的垃圾,得意洋洋的出门去了……


这种例子还有很多:


我们讨厌对方和我说话时总是带脏话,

觉得这样很没修养,很不文明,所以和他说话时我们也开始带脏话。

我们讨厌对方动不动就和我生气,

觉得这样特没素质,心胸狭窄,还动不动就凶我,所以这一点导致我也很生气,因此也跟着一起生气。

我们讨厌对方和我吃饭时从来不买单,

觉得这样特别小气,而后再次和他吃饭时,我们也开始计较买单次数,千方百计想这次一定要让他买单。

我们讨厌对方每天就只会向我抱怨,

觉得这样很不智慧,抱怨只会生出更多的抱怨,而且无济于事,所以我们也开始抱怨,抱怨为什么你只会向我抱怨。

我们讨厌对方总是对自己有要求,

觉得这样特自私,一切都想按自己的意思来,像我,就从来不会去要求你什么,为什么你却总是在要求我呢,所以我们也开始要求,要求对方对自己没有要求。


最终,在不知不觉之中,

我们都变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,

活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模样。


我们觉得对方是小人,为了打击报复,却把自己也变成了小人,这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

我们看到别人选了一件衣服,觉得实在是太难看了!于是乎,我们就选了和他那件一模一样的衣服。


这难道不是件很奇怪的事吗?

可我们为什么总是浑然不知呢?


时至今日,圣人的教导,仁义礼智信、温良恭俭让、忠义孝悌、礼义廉耻、克己复礼、反求诸己,早已变成了我们的常识,

但现实生活中,只说不做的人比比皆是,自己不做还拿这些来要求别人的人比比皆是,虽然痛骂着那些只说不做的伪君子,但只要自己遇到这种状况也会变成伪君子的人更是比比皆是,

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。


为什么会如此呢?

苏轼的那句诗,应该就是答案:
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我们有向外看的肉眼,

却没有向内观的慧眼。


我们能有苏格拉底这样的心量吗?

我们能做到像苏格拉底这样,清晰的区别我和对方的区别,同时不会让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的智慧吗?


答案是可以的,我想:

一切提升自己的前提,都是从一个「」字开始的,

培养一种跳脱出来自己看自己的能力,

从第一人称视角,代入式的人生,

变成第三人称视角,观察式的人生,

如此,

相信我们会减少很多内心的恨怨仇争与得失,所以今天,

你「」了吗?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