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什么资格教育你?






圣雄甘地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,

印度国民都很尊崇他,

甚至连一些日常琐事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提点。
  

一天,有位妇人带着她不到十岁的儿子找到甘地,


苦恼地说:「这孩子都要上中学了,可他仍然嗜糖如命,经常上火咳嗽,满口蛀牙也不顾。他最崇拜您,肯定听您的话,您能帮我劝劝他么?


甘地有些诧异,但还是谦和地说:「你们下个月再来吧!

说完便接着忙自己的事。
  

妇人心中颇有怨言,她家离这儿很远,来回一次要好几天,但她还是听话乖乖回去了。


一个月后,妇人再次带着孩子来找甘地。


甘地正在客厅跟一群人谈论政事,

看见母子二人,便立即起身走过来,摸了摸孩子的头,说:「你就快长成大人了,该好好听妈妈的话,少吃点糖。

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。


甘地又与他交流了几句,这才准备拥抱告别。


妇人忍不住问:「为何您上个月不肯教导他,非要推迟到今天呢?


甘地没作回答,径直走进房间取出一包糖,分给了大家:「以前我也很爱吃糖,可这位夫人告诉我多吃糖不好,所以我已经戒掉了。这是我之前的糖,现在分给大家,每个人都不要多吃啊!


甘地这才回头看着妇人,说:「上个月我都还没有戒掉吃糖的习惯呢,哪有资格教导你的孩子?

甘地信奉,要教育好他人,先从自身做起,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。


在哈佛的《幸福课》里,Tal Ben-Shahar用另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。

他让下面的学生按他说的去做一些动作,同时他在做示范。

当他说到让学生把手放到脸颊上时,他自己将手放到了下巴上。

绝大多数学生,跟着他把手放到了下巴上,而不是脸颊上。

人们更注重你是怎么做的,而不是怎么说的。


做到和没做到的差距是如此之大。


当我们在某件事上知行合一时,

举止间的姿态不一样,言谈中的气息不一样,

传递出的眼神不一样,背后的能量场也不一样。


随之而来也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:

做到之前叫要求,做到之后叫影响。


自己做不到时不能要求别人,

那自己做到了,就可以要求别人吗?


事实是,

真当自己做到时,反而可能就不会要求别人了,

因为要求本身,就是自己做不到时才会产生的,

要求,求的都是自身不具备的。


对甘地来说,戒糖不过是一瞬间的事,

不吃也就不吃了。

但他给了彼此一个月时间,

去细细思维、去调整心态、去慢慢稳固。


我们也是一样,我们需要给彼此一点时间,

不管做到与否、要求与否、影响与否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