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大成人 长大成仁






公元223年,章武三年夏,

刘备的生命走到了尽头,

最终病逝于白帝城,享年六十三岁。


逝前,他将江山与子嗣悉数托付给孔明,说到:

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,必然能使国家安定,最终成就大事,若子嗣可以辅佐,就辅佐,如果他不能成材,你就自己称帝吧。

而后又诏来刘禅,说到:

你与丞相共图大事,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服侍他。


之后缓缓闭上了双眼,

与这个他奋斗过、失意过、拥有过的世界作了永恒的诀别。


在他身后,青史谥曰:汉昭烈帝。


昭者:日明也,明明白白,自昭明德。

烈者:火猛也,君有烈名,刚正忠烈。


以此概括刘备一生,可谓精准。


年少时读三国,

崇拜过诸葛,舌战群儒,运筹帷幄,

未出茅庐,先定三分天下。

佩服过曹操,治世能臣,乱世奸雄,

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

羡慕过吕布,器宇轩昂,鲜衣怒马,

身披百花战袍,手执方天画戟,威风凛凛。

唯独不喜欢刘备,优柔寡断,畏手畏脚。


可现如今再读三国,

却唯独钦佩那个:一生在逃跑,一生在失意,颠沛流离、屡战屡败,却从未退缩过的刘皇叔。


别无他因,

只因他将一个「」字,践行到底。

他是在与看不见的敌人战斗着的堂吉诃德,

他的敌人不止魏吴两国,还有人性中的黑暗。


他不是没有过胜利的机会,

他具备无数个胜利的条件。

文有卧龙凤雏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

武有五虎上将,皆称万人之敌,堪比百万雄师。


公元208年,建安十三年秋,


当时,曹操南征荆州,适逢刘表病死,

刚刚继位的少子刘琮不战而降。


此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刘琮而夺荆州,

此时的荆州,只要刘备愿意,便唾手可得。


可面对梦寐以求的荆州,刘备却拒绝了。

当时的刘备抬头望天,满怀悲痛地缓缓说出了四个字:「吾不忍也。


他不是不想要,也不知不知道其重要性,只是他不忍乘人之危。


因此曹操得了荆州,

刘备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南下,逃往江陵。

而身处险地的百姓们,他们知道曹操残暴,所以根本不愿意留在这里,就打算跟着刘备一起去往江陵。

当时跟着刘备的百姓有众十余万,辎重数千辆,且只能日行十余里。


手下都劝他说:「您带着这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渡江,若是曹军来了,又怎么抵挡得住?您还是舍弃了他们,保住自身要紧啊。


此情此景,刘备却再一次断然拒绝,

并说出了千古不朽的一句话:「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


好一个不忍,

不忍辜负信任,不忍见死不救,不忍生灵涂炭。


所谓不忍,是为「」。

在失意时,面对利益,谁能没有几分心动?

但是刘备却用行动告诉我们,

在这个世界上,永远有比利益更珍贵的东西。


公元190年,初平元年。


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,统率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。

而在当时近乎是无名之辈的刘备,

却心系天下苍生、一心想匡扶汉室。

带着关、张二人便挺身而出,加入到讨伐队伍当中。


当时袁绍问道:

足下是何出身?从何而来?现居何官爵?又以何为业啊?

刘备不卑不亢的答道:

我是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

现世居乡里,并无爵位,以织席贩履为业,

二弟关羽,以看家护院为业,

三弟张飞,以屠猪卖酒为业。


此言一出,众诸侯哄堂大笑,一位将领不屑地说道:「一个织席贩履,一个看家护院,一个屠猪卖酒,可笑三个莽夫,竟然在此大言不惭。


而在此时,只有曹操慧眼识珠,

他向身旁的曹仁说到:

一个堂堂帝王之后,能在大庭广众之下,天下英雄面前能将织席贩履、看门护院、屠猪卖酒说的如此泰然,足见此人胸襟不凡啊!

此人虽坐于末席,倍受冷落,却气宇轩昂,身后两人也是傲视群雄。

这种人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,深不可测!

此人既非囊中物,也非池中鱼。

暗藏雄心大志,但愿日后不要成为我的大敌才好啊!


刘备一行,仅仅三人三骑,聚义会盟,

面对袁绍的不停质问,刘备依然是从容不迫。

又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:

救国兴亡,忠义为先,岂在人多?


心系苍生是大仁,挺身而出是大勇,

匡扶汉室是大忠,奋而击贼是大义,

实可谓难能可贵。


公元223年,章武三年春,

在刘备去世前,给其子刘禅留下了一道遗诏。

而这道遗诏中的一句话,

也让刘备成了后世士人学习之楷模。


这一句话,也代表着刘备一生所奉行的原则。

无论失意还是得志,

作为一个人,都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原则,

那就是:「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


遗诏中还说:

我恐怕已经难以挽救自己了,

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,

我已经六十多了,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?

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,只是惦念你们兄弟。

丞相说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,有很大的进步,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,要真是这样,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!

努力啊,努力!

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,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。

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,才能使别人信服。

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,你不要效仿。


刘备在遗诏中只字不提有关王位与治理群臣之事,只是一再强调仁义与德行。

权力与财富,虽然暂时留给了其子,

却也对孔明说:能辅则辅,否则请取而代之。

王位可请人取代,品行却无人可代劳。


这就是刘备的一生,

既生男儿,当如是也。


也许有人不屑,刘备的手段,不过是收买人心罢了。

可人心,又岂能靠收买得来?

即使收买了,也只能收买一些势利小人。

又岂能收买得了那么多如卧龙先生般的人,

为其鞠躬尽瘁。


仁义,就像太阳,

有万丈光芒却没有被几多称赞,

不管后世人们评价如何,它依旧耀眼,

也正是因它如此耀眼,

才使得你我看不清它的本质,而褒贬不一。


人善,也许会吃亏,

善良,也许被人欺,

但是头顶有青天,天地看得见,

别人欠你,天会还你,

别人欺你,天会护你。

人善人欺天不欺,人恶人怕天不怕。


若坚持内心仁义与良善,

命运也必将厚待与你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