晏子的车夫






春秋时期,齐国宰相晏子,

他政绩卓著,品格高尚,

且非常智慧,因此人民都非常爱戴他。


晏子有一位车夫,

这位车夫,不仅驾车技术好,

而且相貌堂堂、身材魁梧,

整天给宰相驾车非常风光。


相反晏子的个子却是矮矮的,

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,

每次出行,

都坐在后面的车棚里,谁也看不见,

要是看见了,也是低着头,

紧锁着眉,若有所思。


可他的车夫

却是高坐在华丽的车篷前赶马驾车,

坐在伞下,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,

趾高气扬,

总是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态。

他觉得,

自己驾的马车,马儿健壮,车盖华美,

最重要的是,

车里坐的是大家都很佩服的大宰相晏子。

注:古代天子出行六匹马,

诸侯五匹,卿四匹,以此类推,

所以几匹马就代表阶级。


因为是给宰相驾车,他觉得特别风光,

所以心里常常有一种优越感,

这也让他在同行面前觉得高人一等,

自然也就特别傲慢。


有天,晏子车马经过车夫家的门口,

车夫的妻子便从门缝里看了个一清二楚。

车夫的表现让他的妻子感到很不安,

而且那种傲慢的气势让人看了就生气……


晚上,车夫一回到家,

他的妻子便提出要跟他离婚。


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,

只听妻子说:

晏子身高不满六尺,

身为齐相,名扬天下。

今天我看他出门,他坐在车上,

神情稳重深沉,若有所思,

没有一点骄傲自满,

总是显出很谦虚的样子,

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。


而你呢?

虽然身高八尺,也不过是个车夫而已,

一点学问都没有,

然而你的表现却那么张扬炫耀、

得意洋洋、不可一世。


你整天跟那么好的人在一起,

根本学不到分毫,却越来越傲慢,

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,

但一点也不炫耀自己。

在这样渊博贤明的宰相面前,

你竟然还如此地炫耀自己的才能,

妄自尊大,我都替你脸红,

怎么继续跟你过下去啊?

所以我要离婚!


听了妻子的这番话,

车夫顿时脸红,羞愧不已,

他向妻子保证,以后再也不敢了。


从此之后,

她丈夫处处收敛,行为检点,

对人也变得温和谦卑,

不仅工作兢兢业业,

而且对人敬重有加。

赶车时候,头也不昂那么高了。 


晏子很快发现了他的变化,

觉得奇怪,便询问其原由,

车夫就据实相告。


晏子得知实情后,便对车夫高看一眼,


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,

晏子觉得他的品德和才能能够独当一面,

便推荐他做了大夫。


自此,

他从一位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。 

这位车夫,

有一位贤明的好妻子,

而其身后,

也有一位贤明的好榜样,

这是他的福气。


车夫可以因为妻子的一席话,

就勇于改变,确实是个大丈夫,

文中虽寥寥几笔,

现实中做起来却真的很有难度。


表面上,

这个故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

是这位不同寻常的妻子。

讲的是:

满招损,谦受益」的道理。


但是,

在更深层次,讲的还是晏子。


我想:

车夫在得益于妻子一席话的同时,

也得益于晏子的示现

试想:

如果车夫的主人也是一位骄傲自大的人,

那么车夫听了妻子的话,能立刻警醒吗?


他之所以能马上收敛,

是因为晏子一直在时时刻刻做给他看。


最触动我的,是当车夫改变之后,

晏子马上就看出了他的不同之处。


这就说明,

晏子虽然从来没有和车夫说过

希望他可以收敛一下他的气息,

但其实一直都是心知肚明。


他早就看出了车夫的问题,

却并没有因此对车夫产生任何评判,

他其实大可以换个车夫,

但他也没有这么做,

而是选择了包容、耐心、与等待


他没有选择一味的说教,

而是一直在默默的行不言之教


车夫越傲慢

晏子就越警醒

就更加谦和低调


但因机缘之下妻子的一席话,

车夫却能马上收敛,

晏子知道

这知之非难,却行之不易,

他发现自己的车夫,

原来也是可打可骂的上等人,

因此高看一眼,还举荐做官。


上等人可打可骂,

中等人以礼相待,

下等人掌上明珠。


我们需反思、需自问:

我们是哪种人?

要成为哪种人?


当我们是妻子时,

可以如此中正地提醒自己的亲人吗?

当我们是车夫时,

听到他人的反馈能马上认错改错吗?

当我们是晏子时,

能在身居高位的同时依然低调收敛、

有此心量去包容他人、

有此耐心去等待他人成长,

或者以身作则吗?


其实不用说能不能

前提是要看想不想

不求所有人都如此,

但求所有人都如此。

分享